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2023年工作会议

锐意创新担重任 引领发展立潮头

——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2023年工作会议召开


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创新引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北大医学高质量发展,1月17日上午,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国际癌症研究院)2023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会议聚焦癌症诊疗面临的前沿重大科学问题,总结中心2023年度工作进展,谋划未来布局和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和科技强国战略贡献更多北大医学智慧与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主任、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基础研究与社会发展处副处长杨文辉,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建六,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院长孔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医院的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会议。

684e0c3ead4d4014a5b3685c47c15f7f.jpg



 


詹启敏在致辞中指出,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健康中国建设,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强盛之基,把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但是,健康发展仍面临诸多重大挑战,尤其是我国特色高发恶性肿瘤已经严重制约我国医疗发展。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的成立回应了党和国家对加强基础研究的迫切要求,中心将持续聚焦癌症诊疗面临的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在癌症诊治的新技术和新理论方面做出中国贡献,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真正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


3ca9aa7b9e68473ab06e6d69c22e3685.jpg  



王嘉东在致辞中指出,北大医学在癌症领域已经形成完整的学科布局,凝聚了高水平科研队伍,积累了原始创新能力和前沿技术。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将成为我国相关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中心和人才摇篮,成为具有国际“领跑者”地位的学术高地。北大医学将继续支持中心的发展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担当人民健康使命。


bbe11b82ed9d42dd9f9a671745297018.jpg  



杨文辉在致辞中肯定了中心成立以来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突破。他表示,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中心作为国家重要科技创新基地,应发挥前沿引领作用,持续推动重大科技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真正改善癌症患者所面临的困境,为国家癌症诊疗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ee27146b111743a9b62f5af4ef8dd576.jpg  



会议由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副院长张宁张宏权教授共同主持。

c58e42c18a354173bbefd4962f038e14.jpg



   


首先,詹启敏代表中心主任作2023年工作总结。他分别从中心的成立背景及建设意义、组织架构及人才队伍、功能定位与目标任务、年度成果汇报四个方面进行总结,立体展现了中心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中心的目标远景,并从获奖情况、主要研究进展、基地建设、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建设、文化建设、承担国家任务等方面,多维度阐述了中心代表性的工作成果。


ba54d12dc2ef480b870078ca25c04034.jpg  




会议特别邀请了黄晓军院士作报告,他以“创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时代”为题,分享了他在造血干细胞领域深耕的经验,以及在推进原始技术创新中的思考,其团队原创方案——“北京方案”成功突破了白血病骨髓移植供体不足的世界性难题,成为全球一半以上单倍体骨髓移植患者的首选方案。


f81487b4014c4ca4aef8911d63685052.jpg  



2023年中心科研成果丰硕。会议选取3个代表性亮点工作进行汇报,包括王俊院士课题组、詹启敏院士课题组和黄小帅研究员课题组的科研成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克终主任医师作了题为“基于肿瘤已知模式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个体化循环肿瘤DNA监测”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全球首个早期肺癌头对头对比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策略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并创新性地解答了MRD从科学研究结果到临床应用转化中的实际问题,为MRD检测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了系列“兵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嫣副研究员以“肠道微环境与肠癌放疗抵抗”为题,从宿主-菌群相互作用角度,通过16S rRNA、宏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影响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分子基础,阐明了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研究肿瘤细胞和肠道微生物交互作用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黄小帅研究员分享了用于活细胞或者活体成像的新型显微成像技术的现状和进展,这项技术是生物医学检测中发展最快的前沿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展示了利用荧光-无标记双模态超分辨率显微镜SR-FACT,在线虫的精子细胞以及germline上观测到了“线粒体囊”分泌出来的全过程。

f4dc6e412b2048ac863f537724708575.jpg



   

   


2023年中心科研平台建设初有成效。张宁从总体上介绍了中心支撑平台的建设进展和发展思路。他指出支撑平台的搭建和使用有助于实现癌症研究的多层、多维度和多组学整合分析,提高癌症诊疗的准确性、有效性,加速科学研究进程,推动科学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他提出,要汇聚多方资源,不断更新设备;加强顶层设计,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学科交叉;优化服务管理模式,持续提升效能。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韩国军研究员以“癌细胞的‘宇宙组学’——‘小细胞、大天地’质谱前沿技术”为题,介绍了用于免疫细胞与肿瘤相互作用研究的新一代免标记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该新技术为免疫细胞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了建立单细胞代谢图谱的有效手段,并为单细胞多组学结合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

758aa1776bac435f82a921ffed4835b2.jpg



   

   


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张路霞教授作了题为“数促健康,智赋医学——Health Data Science 期刊介绍”的报告,她指出《健康数据科学》期刊致力于以数据为驱动提升医疗健康领域的科学合作伙伴新期刊,旨在与国际学术界密切合作,保证研究的高质量和伦理标准,转化健康数据价值,促进患者健康和人类福祉。


6212b44ada8c4c5888e2ea7ecd9eb2ac.jpg  




最后,詹启敏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可凝练为“高、宽、密、深”四个字,其中,“高”是指会议的定位高,中心的发展热情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高;“宽”是指中心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面范围,开展了科学问题与临床转化之间的广泛交叉;“密”是指紧密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通过引进研究领域相似但不相同的专家,实现优势互补;“深”是指中心要紧跟国家战略,充实国家在癌症研究领域的战略性科技力量,辐射全国,深度合作,攻坚克难。其次,中心肩负着肿瘤防治的历史重任,中心的研究工作必须与国家战略目标相呼应,抓住时代发展命脉,通过顶层设计,使各方逐步在大项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共同构筑中心的科研大厦。第三,中心将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双管齐下。他鼓励所有青年人全身心投身科研工作。最后,期望大家保持现有的热情和精气神,凝心聚力,发扬龙马精神,在癌症研究领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未来,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将进一步聚焦重要前沿科技领域方向,在肿瘤精准医学领域进行长期持续攻关,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支撑北大医学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在医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