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深耕图致远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2022论坛 献礼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

薪火相传,厚道北医。2022年北大医学迎来办学110周年。110年来,一代代的北医人心怀光荣与梦想,在探索医学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创造了无数骄人的成就,书写了绚丽的篇章。

2022年5月29日,距离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生日还有150天整。在这个特殊的重要时间节点,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2022论坛在云端如期成功举办,来自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北京大学的多位院士和专家做主旨报告,直播观看人员达5500余人次。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承办。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雷朝滋司长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健康是人类自身最根本的需求,科学技术是人类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癌症是医学研究领域最亟需攻克的前沿重大难题。高校科技创新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国家战略目标、任务和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作出实质性重大贡献。他希望,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聚焦癌症研究和诊疗领域的最前沿,着力破解困扰我国癌症诊疗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产出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发展成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癌症研究和诊疗中心。

24e8842ba34d4ef29ac4c9bba971b7ad.png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在致辞中回顾了北大医学的发展历程,提出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学科交叉及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她希望,国际癌症研究院能抓住机遇,更好地承接和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在肿瘤防、诊、治等新技术和新理论方面做出中国贡献。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詹启敏院士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了保障人民健康和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同时,他还介绍了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近年来的人才、科研、平台等发展情况。

北京大学科研部部长谢冰教授在会上致辞。他表示,学校会继续支持和关注医学学科及癌症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期望国际癌症研究院继续做好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形成浓厚学术氛围,促进学术研究的交叉融合和快速发展。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副院长张宁、张宏权,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研究员舒绍坤主持了本次论坛。

8f7605cf11c142e6936bccc983a853a7.jpg

在学术主题报告环节,詹启敏院士首先就食管癌恶性表型的分子变异和调控机理作大会主题报告。他的研究展示了食管鳞癌基因组变异特征,发现了多个关键驱动基因和重要的拷贝数变异,对深入研究食管癌发病机制、药物研发及个性化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院士介绍了目前我国肿瘤诊疗面临的挑战与瓶颈问题,探讨了如何基于临床问题开展医学转化研究,介绍了胆管癌、肝癌的分型和靶向治疗等前沿热点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林东昕院士介绍了食管癌基础研究和防治进展,揭示了食管癌相关遗传因素的研究策略以及一些食管癌遗传易感因素。就食管癌目前的治疗现状、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享并提出了未来诊疗手段的展望。

随后,北医校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王存玉院士与大家分享了题为Targeting KDM4A epigenetically activates tumor cell-intrinsic immunity的主题报告,他的这项研究为开发KDM4A特异性的抑制剂,建立更有效的癌症疗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嘉东教授从感知触发、通路选择和DNA修复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DNA损伤如何得到修复以及肿瘤的发生和治疗策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主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泽民教授介绍了泛癌种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的异同,阐明了个性化肿瘤免疫治疗的必要性。

在下午的论坛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季加孚教授从胃癌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的现状与突破等方面,分享了胃癌综合治疗的中国探索。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宏权教授分享了跨膜受体整合素激活蛋白Kindlin-2作为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的主要转接因子,控制着癌症的发生和演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沈琳教授就胃癌的一体化、全方位、多层面精准治疗与转化研究做了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就未来十年骨髓移植的发展趋势作了主题报告,揭示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使骨髓移植的疗效更加显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教授分享了黑色素瘤免疫治疗新进展,他针对亚洲肢端型黑色素瘤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变异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黑色素瘤靶向治疗相关策略,为中国以及国际黏膜黑色素瘤的诊疗策略带来重要影响。北京大学跨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助理教授黄小帅分享了用于活细胞或者活体成像的新型显微成像技术的现状和进展。这项技术是生物医学检测中发展最快的前沿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砥砺深耕,在接续奋进中书写华章。最后,詹启敏院士在论坛总结中指出,癌症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针对中国特色高发肿瘤的研究仍然是我国未来亟需重点攻克的主要任务。各位与会专家的精彩报告围绕肿瘤研究的最新前沿,为肿瘤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次论坛是一场高端的学术盛宴,每位报告专家展示的研究都代表本领域的国际最高水平,论坛涵盖了癌症前沿组学、分子生物学、模式生物学等多种前沿技术,涉及肝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血液肿瘤、黑色素瘤等多个癌种,还包含了跨学科生物信息及分子影像可视化的研究进展,是一场从基础研究到医学转化再到临床试验全方位融合的学术论坛。

未来国际癌症研究院将继续面向国家需求,利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科学思维、最综合的跨学科优势资源,加快推进癌症防诊治科技攻关,在国家的癌症防治体系中贡献力量,为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